文章目录
哈尼族历史多久?
战国时与其它地州的哈尼族、彝族、拉祜族、景颇族、基诺族等同源于氐羌族群,原游牧于青藏高原。
相传,哈尼族的祖先,曾游牧于遥远的北方一条江边的“诺玛阿美”平原,后逐渐南迁,由青海扎陵湖、鄂陵湖到巴颜喀拉山口两河源地出发到青海、川西北高原榫合部。

公元前三世纪,和夷所居的大渡河之南、雅砻江之东所源出的连三海周围,或大渡河与金沙江交汇地区,是哈尼族传说中的“诺玛阿美”发源地。后居于此地带的和泥、哈尼分两条路线往南迁徙:一条即早先的和夷自川西南迁经昆明一带,再往南迁至滇东南的六诏山地区;一条自滇西北南迁经大理湖滨平坝,然后又分别南下到今哀牢山、无量山的景东、新平西部、镇沅、景谷、建水、石屏、蒙自,及至元江、墨江、红河、元阳、绿春、江城及西双版纳等地。
在墨江定居的哈尼族,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。
哈尼族与彝族、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羌族。古代的羌族原游牧于青藏高原。公元前384至前362年间,秦朝迅速扩张,居住于青藏高原的古羌人游牧群体受到攻击,流散迁徙,出现若干羌人演变的名号。“和夷”是古羌人南迁部族的一个分支,当他们定居于大渡河畔之后,为适应当地平坝及“百谷自生”的地理环境和条件,开始了农耕生活。

哈尼族在于大渡河畔定居农耕之后,因战争等原因被迫离开农耕定居地而再度迁徙,进入云南亚热带哀牢山中。
根据史籍记载,公元前3世纪活动于大渡河以南的“和夷”部落,就是今天哈尼族的先民,从公元4世纪到8世纪的初唐期间,部分哈尼族先民向西迁移到元江以西达澜沧江地区。唐人文献中,哈尼族的先民被称为“和蛮”。
哈尼族的民族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,这个民族的祖先一般认为是“古羌”。据《说文·羊部》记载:“羌,西戎牧羊人也,从人从羊,羊亦声”。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就是“古羌”族,生活在古代中国西部地区的戎族,用现代汉语讲就是少数民族。

蒙自历史?
蒙自是云南建县最早的24个千年古县之一,清末民初曾是云南省对外贸易的最大口岸,当时云南80%以上的进出口物资通过蒙自转运。云南第一个海关、第一个电报局、第一个邮政局、第一个外国银行、第一条民营铁路、第一个外资企业、第一个驻滇领事馆、第一个火电站等诸多第一先后在这里产生。1938年,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曾迁来蒙自。2019中国西部百强县市。
蒙自已有上万年人类繁衍活动史、2100多年建县史。“蒙自”,一说以县西坝子边缘目则山而得名,汉语讹为蒙自。一说目则为昧则目音转,系蛮语,意为山竹。一说系苗语“苗族之家”之意。
西汉元封二年(公元前109),置贲古县,属益州郡所辖24县之一。
东汉属益州益州郡贲古县,三国蜀汉属益州兴古郡贲古县,两晋至南朝梁属宁州兴古郡贲古县。
北朝周属南宁州。隋属南宁州总管府。
唐初属剑南道戎州,唐南诏国属通海都督府辖地,宋大理国属秀山郡目则。
元宪宗七年(1257)置蒙自千户,属阿僰万户;至元十三年(公元1276),改置蒙自县至今,隶属临安广西元江宣慰司临安路。明为蒙自县,隶属临安府。
清初沿明制,为蒙自县,隶属临安府。雍正八年(1730)7月,临安府属迤东道;乾隆三十一年(1766)10月,临安府属迤南道;中法战争(1883~1885年)结束后,光绪十三年(1887)10月,为适应对外通商需要,清廷与法国在北京签订《中法续议商务专条》,指定开广西龙州和云南蒙自为通商处所,蒙自成为中法之间的“约开商埠”。同年,清廷在蒙自设分巡临安开广道,下辖临安府(今建水县一带)、开化府和广南府(均属今文山州一带),兼管即将正式开关的蒙自海关关务。由此,蒙自成为云南近代史上的滇东南军事、政治中心。光绪十五年(1889),蒙自海关落成并正式开关,这是近代云南第一个海关,也是近代中国21大海关之一。
民国初年属蒙自道,为道尹驻地。民国十八年(1929),废道后直属云南省。民国三十一年(1942),属云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(驻建水县)。民国三十七年(1948),属云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(驻建水县)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元江以前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